校历
师生风采 云大首页 > 云大风采 > 师生风采 > 正文

【挑战杯记忆】如何让下一代不再贫穷?这支云大团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9日  []

2022年3月29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授奖名单公布,香港黄大仙49559论坛项目《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乡村振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基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实地调研、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荣获二等奖。

云岭学子,于云端筑新梦。五位优秀的团队成员,以“创新”为剑,斩破路途中的千难万险,一步步将心中所想变为现实。在充满艰巨挑战的研究过程中,团队都经历了什么?

团队成员

项目负责人:

2018级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牛夏利

项目成员:

2018级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黄罗醒

2018级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刘怡

2018级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王素杰

2018级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彭泉钦

指导老师:

徐琰超副教授

2018年,刚进入大学的彭泉钦加入了支教的队伍。他支教的地方是一个山区里的贫困县,那里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父母的长期缺席让这些孩子的童年或多或少有了一些缺口。

黄罗醒来自云南省禄劝县,这是一个在2019才实现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较高比例的外出务工人员是贫困县常见的一大特征。在中国的脱贫攻坚行动中,一直以来的核心问题便是提高贫困人口收入——而在很多贫苦地区的当地人看来,留在农村是赚不到“大钱”的,因此越来越多的本地劳动力选择到城市务工,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但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显著。

两年后,当两个人因为机缘巧合,在同一个挑战杯团队相遇之后,支教经历与家乡记忆,使团队成员们很自然地再次将目光放到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彭泉钦提议团队关注留守儿童,他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

从研究视角看待留守儿童有很多的方面,有些是从教育,有些是从社会学等角度,这次我们打算从经济学角度去探讨留守儿童问题。谈起最初的选题思路,团队指导老师徐琰超说道。

团队成员与徐老师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逐步有了选题的大方向。但确定具体的研究着眼点,还需要很多细节。

他们利用暑假,开始进行初步的信息摸底。除了禄劝的黄罗醒,还有兰州的牛夏利和重庆的彭泉钦,他们选择在自己家乡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我们主要还是聚焦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等情况,于是就去采访了自己小学班主任、初中班主任,再通过他们认识别的学校的老师。”

通过实地调查,团队成员们发现一个现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家乡农村的孩子就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看护。这方面的缺失,很可能影响到这些孩子未来的人力资本积累(例如知识技能、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回想调研时的经过,牛夏利说,“我们通过学校老师拿到了班上学生的成绩单,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其他孩子的差距是有一点明显的。他们老师也向我们介绍,这些留守儿童的平时学习状态、在校情况等,较之其他同班同学也要差一些。我们初步的判断,这与他们‘留守’的经历有很大关系,这个身份很大可能使他们成为未来致贫的群体。”

考虑到地理因素,团队最终选择以云南为重点区域进行深入调研。在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团队开始寻找二者衔接的切入点,查阅大量文献,深入禄劝县进行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最终确定了项目研究主题——《乡村振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基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实地调研、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随着团队成员们经济学专业知识储备的增多,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越来越明显地闪烁在他们心中。从经济学的视角发现社会中的问题,又运用经济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脱贫,他们也想做出自己的一番贡献。“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提出来的‘代际’,就是留守儿童家庭代际贫困陷阱或者代际贫困循环传递的逻辑,这个逻辑从现在我们找到的证据来看是存在的,在未来我们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这个现象可能成为具体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徐琰超老师说。

2014年前后开始,团队选取的主要调研地禄劝县就逐步开始攻坚克难、致力实现全体脱贫。多年来,禄劝县的扶贫亮点便是全面消除薄弱学校,在教育方面助力脱贫攻坚。但另一方面,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与公共教育有密切关联性与互补性的家庭教育,在禄劝县又有所欠缺。

团队查阅文献与相关资料后发现,尽管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50%,但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还是需要不断地去往城市打工,以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父母“难得一见”。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的家庭教育必然是缺失的,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调研,阐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发生的机理,论证以产业发展为主的乡村振兴战略,以此来有效促进劳动力本地就业,阻断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牛夏利说。以此为目标,团队成员们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调研工作。

调研路线


调查研究的每一步都艰辛不易。

为了更好地获取数据,团队成员根据GDP、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从业人口占比等指标,对禄劝县下属17个乡镇进行排序,排除了经济发展较好、贫困代表性相对较弱的转龙镇、云龙乡、则黑乡和外出务工人口较少的雪山乡、乌蒙乡、中平镇。为了让研究更加深入、研究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又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留守儿童的占比规模把剩余11个乡镇分为三层,随机抽取出汤郎乡、乌东德镇和马鹿塘乡,再次对这三个乡镇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首先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在每个乡镇给出的中小学名单中,随机抽取两所小学、一所中学进行调研。“在与9个学校的负责老师和留守儿童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了留守儿童家庭存在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并找到相应解决办法,我们以留守儿童群体为起点,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留守儿童父母、当地村干部、返乡从业人员、乡村振兴产业负责人进行了调研。”牛夏利说。

这是一个成长型的团队,每一位队员都在一次次挫折与磨砺中进步,项目也在一次次问题的暴露与解决中完善。

虽然项目很早就开始计划,但在项目前期,队员们只是停留在“有想法”的阶段,具体的落实措施迟迟没有开始。刚开学就是校赛临近之时,队员们每个人都有不少专业论文要写,进一步压缩了项目文稿的准备时间。每一个“拖延症”患者都熟悉的场景出现了:预估在截止日期前要写不完文稿了,团队成员们开始急速赶进度,一个星期内有三天是通宵。任务的赶工、内心的焦虑、外部的压力多重作用下,文稿漏洞百出。牛夏利回忆,“初赛稿子的第一版是我们五个人熬了一个晚上通宵赶出来的一万多字,交给徐老师后直接被全部推翻,只能重写。” 如此一来,时间更加紧张了,再加上当时的队员们对经济学的专业研究方法不够熟练,自身态度也不够坚定,在校初赛中只拿到了三个评委的通过票,打了一个危险的“擦边球”。

校初赛的挫折刺激到了团队成员们。想到项目的初心、曾经的努力、老师的付出,他们决心调整状态,重新出发。队员们做好分工,由黄罗醒负责整理调研材料,王素杰和刘怡负责实证研究,牛夏利、彭泉钦则负责构建文章理论逻辑、查找项目研究背景、撰写研究意义等把握文章整体结构的工作。分工明确之后,文稿的写作进展顺利很多,队员们在各自熟悉的领域燃起斗志,看文献、查资料,一步一步对研究内容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成果也在一点点呈现、完善。

终于,团队的辛勤努力初见成效。在校复赛时,他们的项目获得全票通过,得到了一次较好的反馈。到了校决赛,虽然在前一天晚上紧急对已经完成的PPT进行了框架性修改,导致赛前的答辩演练准备不是很充分,但前期比较完善的文本使得牛夏利心中的压力小了许多,在正式答辩时游刃有余,顺利挺进省赛。现在回过头看,她也只是很轻松地将之总结为一个“小意外”。

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团队最不缺的就是“熬夜”。牛夏利回想起一个个通宵达旦的日子,风趣地认为支撑他们熬一晚上不睡觉的,是那一桌子品类丰富的小零食。“我们五个人围坐在一起,一起干活、一起闲聊、一起分享零食,这种状态是很少有的充实,真的很完美。”

在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团队的研究有了充分的保障。而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也是团队成长过程中强大的支撑和动力。

万事开头难,在团队指导老师徐琰超看来,整个团队最开始时很明显的缺点就是信心不足,“因为我们之前挑战杯进入到国赛答辩的队伍比较少,今年其实也只有三支队伍,我们的同学几乎都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对自己项目的信心也不是很充足。”再加之团队前期准备不充分,导致队员们一开始的作品“做得很差劲”,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也患得患失,思想包袱很重,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项目。

牛夏利也坦率地谈到团队初期的问题。队员们一开始对如何写作规范的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完全没有概念,怎样构建结构框架、如何遣词造句更是一窍不通。再加上刚开始接触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方面的知识还十分缺乏……种种原因都导致了最初的文本 “一塌糊涂”。


看到这个情况,徐老师也十分担心,这些基础问题能不能解决,直接关系到团队最后的发展上限。忧心不已的徐老师半夜睡不好觉,在凌晨拨通了队员们的电话,正好碰上队员们深夜改稿,徐老师便和他们进行了一次长达两个小时的语重心长的谈话。

老师的谆谆教诲触动了这帮年轻学子的心。当晚,在徐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连夜开始一点一点梳理逻辑、搭建框架、组织语言、熟悉软件、进行分析……凌晨两点,队员们在熬夜写文章,徐老师也在熬夜指导解答,细究每一个细小的问题。省赛交稿前一晚,已有的文稿还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修改完善,徐老师一直通过电话和团队成员们沟通,指导大家修改本文,直至凌晨四点。第二天队员们还可以有小睡一下补觉的时间,但徐老师仍然要一大早赶到学校上班。

“真的非常感谢徐老师,要是没有徐老师这么尽心尽力的帮助,给我们一点一点抠细节、提建议、帮助我们打磨作品,我们可能连校赛都挺不过去,直接就放弃了。”谈到徐老师的和蔼与付出,牛夏利心中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2020年12月,五位来自不同专业的年轻学子,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组成了团队。从不知学术为何物,到熟稔基本的学术规范,从最初的“一塌糊涂”到最后的国赛获奖,他们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里,团队一起调研走访了禄劝县11个乡镇,深入访谈了600余人,经历了几百个版本的文稿修改,最终交出了这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对队长牛夏利来说,这是一次不一样的成长经历。“感谢一起奋斗的小伙伴,能和他们一起努力前进,是我的荣幸。感谢做我们最坚实后盾的指导老师徐老师,无论什么情况,他都能让我们定下心来,放平心态面对每一次挑战,给予我们专业指导意见以及心理上的支撑和支持。感谢提供全方位支持的香港黄大仙49559论坛,邀请专家为我们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为我们组织多次模拟答辩,给予了我们很多的鼓励和支持。”

艰难方显坚毅,磨砺始得玉成!“挑战杯”恰如其名,对老师和同学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心血难以度量,但收获与成长是实实在在的。五位年轻的云大学子,勇克沿途艰险,攀登知识高峰,祝愿他们走向更加璀璨光明的未来。


供稿:校团委